案例:学生小燕(化名),家里比较贫困,在校成绩平平,长相一般,人际关系一般,也没有突出的技能。初二时,被一位男生喜欢,那时她感觉生活变得多姿多彩。但是,初中生的情感就像六月的天,男生在跟小燕好了半个学期后逐渐疏远小燕。小燕性情比较内向,又没有相知的人可以倾诉,她感觉生活对她而言已经是糟糕至极。她开始买安眠药,直到攒足了100片。一个中午,她服下安眠药准备告别这个让她伤心的世界。父母发现了孩子的异常,及时将她送到了医院

图为:青少年矫正学校
良方:针对这一情况,我开始从心理上辅导这个自杀未遂的女孩。在和她独处时,我有意和她一起读“拣垃圾”诗人的诗,诗人在极度的生活困顿中以拣垃圾为生,供弟弟读完了研究生,并不断自学,出版了诗集。那一刻小燕流泪了,经过讨论,她明白了“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”。后来又找出台湾作家廖辉英的自传文章。廖辉英记述自己小时候不漂亮,但很注重内心的充盈,后来在一家编辑社工作。老总介绍她时说:廖辉英有一个漂亮的脑袋。
以后的辅导,主要集中在初中生的异性交往方面,从经济、心理、生理、伦理等方面讨论了异性交往的利与弊,又讨论男孩与她交往的几种可能,小燕接受了男孩不理她的现实。最后,在青少年矫正学校的辅导员和教官的互相配合下,我们集中讨论了小燕的不合理信念,尤其是糟糕至极的想法,帮助小燕学和自己的不良观念辩论。同时,让家长和辅导员从两个角度帮助她:一是帮助她获得成功,二是帮助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。
几个月后,青少年矫正学校收到了小燕的来信,其中